欢迎访问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官网!

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new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科研 >> 科研成果 >> 正文

《贵州日报》理论版刊发公司李顺毅教授理论文章《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》

【 发布日期:2023-05-30 】

(来源:《贵州日报》)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:“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”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必须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。

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,必须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,将其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,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、协调成为内生特点、绿色成为普遍形态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、共享成为根本目的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强、效率更高、质量更好。

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,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“本”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。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,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、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,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,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,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。“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。”实践充分证明,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、发生了历史性变革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,要切实加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,更加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更加坚定自觉衷心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忠诚践行“两个维护”,坚决扛起现代化建设政治责任,与时俱进提高干部能力水平,只争朝夕狠抓工作落实。

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,要铸牢人民至上之“魂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。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,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。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,要着力补足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短板,集聚各类创新要素,加快人才强省建设,增强创新发展动能;要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,积极推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城乡融合发展;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更高站位推进降碳、更大力度实施减污、更实举措扩绿提质,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;要持续推动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,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;要坚决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硬任务,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,抓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“牛鼻子”,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,让贵州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,要把握系统观念之“法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,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、动力、方式、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;协调是经济社会系统动态平衡的内在要求,是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;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;开放是通过内外联动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;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。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环环相扣、相互贯通、相互促进,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,要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把握好国家战略与贵州定位、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、宏观稳定与微观活力的关系。将崇尚创新、注重协调、倡导绿色、厚植开放、推进共享统一起来,不畸轻畸重,不顾此失彼,做到协同发力、形成合力。

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,要抓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之“要”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。新发展理念只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。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,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,要立足实现“四区一高地”主定位,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的全过程和各方面。推动创新发展,紧盯“四新”“四化”重点领域,坚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“三位一体”,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最大限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。促进协调发展,探索推动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、空间上一体布局、功能上耦合叠加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“五大行动”,在产业联动、城乡互动中实现发展动态平衡。落实绿色发展,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。加快开放发展,全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,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和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,着力优化营商环境,以企业的获得感、满意度树立“贵人服务”的“好口碑”。实现共享发展,一方面要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,持续抓好十大工业产业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,着力壮大市场主体,加快形成大企业“顶天立地”、中小微企业“铺天盖地”的良好局面;另一方面,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,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,筑牢民生保障底线,量力提高民生保障标准,切实提升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,采取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举措,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。